日前,在闽侯县文化中心小剧场,国家一级演员、闽剧非遗传承人刘春玉为小学生演示闽侯原创闽剧《红豆缘》的唱腔,她一开嗓,就赢得一片喝彩。
刘春玉从事闽剧表演近30年,由她主演的《红豆缘》一举夺得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戏剧奖。
“以前我和师父学戏,要三年出师,为了打好基础再苦再累都要咬牙坚持。现在,政府十分支持闽剧传承,省、市艺校都有专门的闽剧班,有志于此的孩子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打好基础?!绷醮河裉寡?,她常常和学生感慨,说他们赶上了好时候。
艺术追求源于兴趣,而兴趣要从娃娃抓起。在白沙中心小学,就有一个名为白沙小荷戏曲社团(以下简称“小荷社团”)的闽剧特色班?!?015年,学校戏曲特色活动项目小荷社团成立,让白沙中心小学与闽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外,我们还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以及定期邀请省实验闽剧团的骨干来校指导,推进闽剧教学和鉴赏的开展。”白沙小学学区校长杨铭介绍,历经近10年的积淀,小荷社团已成为白沙中心小学的金字招牌。社团排练的闽剧《紫玉钗》,获得2020年福州市中小学生戏曲戏剧比赛一等奖;在2021年第25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被授予“小梅花集体奖”。
近年来,闽侯县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积极推进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小荷社团这样的闽剧特色班就是非遗闽剧“向新而生”的缩影。
“闽剧要振兴,培养年轻演员是重中之重,同时也要通过积极宣传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泵龊钕孛鼍缫帐醮蟹⒄怪行闹魅魏喂偎担?,该中心通过开展“闽剧研学”“闽剧下乡”“闽剧进校园”等活动,在年轻群体中扩大影响力。
为了做好闽剧艺术的薪火相传,该中心致力于剧本创作,先后创作排演了现代戏《虎山行》《东海战歌》、新编历史剧《洪武鞭侯》《马江恨》及新编民间故事剧《红豆缘》等60多个剧目。其中,《红豆缘》先后斩获第十六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中国戏曲学会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闽剧《侯官女人》先后亮相福州市第26届戏剧会演及福建省第29届戏剧会演,分别斩获重点剧目奖和优秀剧目奖(剧目一等奖)。
何官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闽侯县闽剧工作者也尽可能在保留“虾油味”的同时,在传统的基础上尝试改良,在舞台、唱腔、化妆上进行创新。此外,面对因编剧“青黄不接”导致剧本更新少的挑战,他们一方面努力培养年轻编剧,另一方面通过征集、合作等方式寻找优秀剧本。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创作更多脍炙人口的好戏,做到‘吸引年轻人,留住中老年人’,努力让闽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何官说。
?。钦摺〕履疽住⊥ㄑ对薄×秩粢埃?/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