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涵聪
冶山施景琛诗刻。
先秦时期,福州曾以冶铁闻名,得名东冶。冶山东北侧的欧冶池,相传为春秋晚期欧冶子的冶剑淬火处。从过去的考古探查来看,冶山以北一带有汉代的宫殿遗址。
屏山南麓的冶山山脉其实包含泉山(原名将军山)、王墓山、城隍山等,但由于历代的建设,今仅存泉山可辨,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阜,名称源于山上的天泉池水流九曲,今也称泉山为冶山。
此地有山有池,山上还有萨镇冰晚年的故居仁寿堂等。今整体开辟为冶山春秋园,并建有博物馆。不少市民来此游玩,大人谈天,小孩嬉戏,尤其是在傍晚时分。
冶山上,古树与山石交错。山上摩崖石刻密布,据说有53段,其中在山顶南向(六曲旁边)的一块高度接近一米五的山石上,刻有施景琛的一首自喻诗:
未老居然署老人,千秋事业属吾身。
闲随杖履征文献,邹鲁遗风振海滨。
大意为:我还未老(可能时年不到六十岁),署名居然就是老人了(号“泉山老人”),是因为我承担的是功在千秋的事业吧。筚路蓝缕,考察古迹,保护文物,要在这海滨福州重振孔孟遗留下来的文教风气。
该诗可谓施景琛一生志向和功绩的写照,保护文物、兴办教育、诗词创作,大概是其平生的三项成就。
一
施景?。?870—1954),字涵宇,号“泉山老人”,福州长乐人。自幼聪颖勤学,后在诗词、金石等方面均有修养,并与陈衍、林纾、何振岱等人有交游。年少时胸怀大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人,后迁居福州泉山下的贡院里(今中山路)。
1903年,施景琛作为视察员,被派往日本大阪的博览会,并考察日本文物事业,开阔了眼界。1916年,黎元洪任总统期间,他赴京任国务院秘书、参议院议员等职。工余常收藏和研究古物,并为人做鉴定,还与林纾等人组织诗社。
1928年,北伐成功后,南北政府统一,施景琛回福州继续开展社会事业,并从事古物鉴别。与郑丽生(1912—1998)为忘年交,二人均藏有不少铜器,分别被福州金石界称为“大同”(施景琛的斋号)和“小同”。
1930年,施景琛协助业师陈衍成立了闽侯县名胜古迹古物保存会,邀县长及地方名人组成董事会,同时配备文物管理人员。施景琛学识渊博、声望卓著,被推举为常务理事。他热心奔走,就近从泉山开始着手,办了不少实事。例如:把泉山天后宫收归公有,改为古物展览室;把泉山将军庙收归公有,改为陈岩将军祠;把中山路的疹妈庙收归公有,改为国术馆等。
1932年,闽侯县古迹古物保存会重浚欧冶池,修复欧冶亭、凌云台、喜雨堂、剑池院等古迹。是年秋,施景琛邀林森在泉山禊游堂宴会,并在八曲附近留下了“施景琛宴邀林森题记”石刻。
1935年,施景琛向南京政府呈请饬令福建省政府依法?;と焦偶#龊钕卣妗敖谷魏位卣冀枞健?,今碑存欧冶池北侧。
1939年,省粮食管理局暂借泉山两楼办公,并逐步扩占多处厅堂。施景琛根据已有的一些?;す偶5奶趵?、命令,要求粮食局迁出。不久,粮食局迁往南平。
文物古迹是不可忘却的城市之根,是历史的见证者、客观标记和沉淀物,叠加了历代人的身体实践,是极富场所意义的公共空间。施景琛堪称福州文物?;さ南缦?,其文物古迹保护和陈列的创举,实乃福州现代的文物?;?、博物馆乃至公园城市思想的先声。
他一生著有《泉山古物编》3卷、《泉山全集》12种、《福州文物实纪》1册、《京华残梦录》6册等,成为研究近现代京闽台地方文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二
除了保护文物之外,施景琛在兴办教育方面也多有建树。
1904年,施景琛再赴日本,考察学制。其考察报告,福建官员多有采纳实行。
1900年后,施景琛先后创办了泉山幼稚园、女子职业学堂、男女两等小学堂、苍霞中学堂、工业学堂(最后两校实为一校的两个阶段),投身教育十年。
其最后主持工业学堂的成就尤为出色。1907年春,邮传部尚书陈璧因公返回福建,与闽浙总督松寿(1849—1911)商议,将南台横山铺作为绅设中西学堂的校址,并改名为公立苍霞中学堂,以纪念创校时的校名苍霞精舍。陈璧向陈宝琛商聘人才,陈宝琛推荐了施景琛。陈宝琛任凤池书院山长时,就已注意到每月课试名列前茅的施景琛。陈宝琛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后,荐施为福建高等学堂庶务长,后来施自己又办过私立学堂,有经验,又极其能干耐劳。此外,施景琛与陈璧也有两重关系,是“年家子”(父亲施桐卿为举人,与陈璧同年),也是学生(陈璧曾任凤池书院山长)。是年夏,由陈璧提名,松寿聘请施景琛为苍霞中学堂监督。
施景琛起于民间,知识面广,筹款应支、修建校舍、种植草木、延聘教师、布告招生等,无不亲自督导过问。因横山铺的校舍正在建,暂借城北的越山书院(位于屏山西南麓三角井附近)为校舍,还在原来的普通科之外,附设铁路、电报两科。1908年,横山铺校舍竣工,各科工场已初具规模,遂将铁路科改为土木科,电报科改为电气科,专业适应面更广。1909年,因该校性质已近于工科,故改名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2年后,施景琛去职另有高就。之后该校屡经更名和分合,仍弦歌不绝,发展为如今的福建理工大学。
三
1912年,施景琛奉派赴台湾调查实业。行程笔记以《鲲瀛日记》出版,是近现代台湾地方文史的珍贵文献。其有与一些名流老友诗词唱和的爱好,在台湾所到之处,也常有诗词唱和,有“长乐诗人”的美誉。
施景琛的诗歌中,也有关于福州民俗的,例如广为流传的《中秋词》: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
写的是外家(外祖父或舅父母)在中秋节要送给外孙或外甥双鲤形状的圆饼(月饼),透露出浓浓的亲情(施景琛有八女四子)和雅趣。
1935年,施景琛为号称“三秋”的女儿秉端(聆秋)、秉庄(浣秋)、秉雅(味秋)所印行的《泉山甲子元旦画册》作了诗序,陈宝琛为书题签,一时传为文坛佳话。1949年,施景琛定居台北,常与于右任(1879—1964)等人以诗词过从。1954年6月5日,施景琛在台北市的新竹糖厂病逝,享年85岁。
《福州晚报》(2024年5月27日 A07版 兰花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