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丽钦
闽宦同游石刻
明弘治壬子年(1492)九月十六,秋意浓浓的福州乌石山迎来一场官宦同游盛事。一群耆宿宦达,既有昔日执掌权柄的退隐高官,亦有仍任要职的能臣贤达。一行十二人联袂偕行,迎着微凉的山风和掩映的苍绿,踏上了攀登乌石山之旅,借此接物感怀,陶冶性情,践行孔圣“仁者乐山”之道。
领头者乃退休佥事李叔谊,年已九旬,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身后跟着退休吏部右侍郎王克复,他以深谙律法、刚正不阿而享誉朝野;广东右布政使谢瑀,管理一方政务,治理有方;广东按察副使翁晏,维护地方司法秩序,恪尽职守;还有翰林院检讨龚福,担负修纂国史重任,才情出众;另有广东按察司佥事陈廷玉、贵州布政司右参政林迪、贵州布政司左参议邓珙,以及合州同知高圭、苏州府知府李廷美等一众官员。第二年癸丑秋,又偕浙江左参议谢琚、苏州府通判蓝通重游,十四人共赏秋光,再续前情。
明代黄仲昭《八闽通志·科第·福州府》中,这些名字赫然在列。邓珙、林迪、陈廷玉、李廷美均为闽县人,其中林迪、陈廷玉两人在正统四年癸酉乡试同榜录取。王克复籍福州府福清县,谢瑀籍闽清,翁晏籍侯官,谢琚籍怀安……其中的王克复、龚福、谢瑀曾共同科举及第,又一起天南海北开启了仕途上的璀璨篇章,并且在几十年后共襄耆英会,历久弥坚的友情交织一生。虽然在官场上任职各地,分工各异,但深厚交织的乡愁与互相砥砺的情谊,让他们齐聚乌石山登高览胜,共享秋日乌山的静谧与壮丽。
查阅更多历史文献,我们看到了这些明代闽宦悠游山川逸韵之外的仕林风骨。
吏部右侍郎王克复,“平质厚温和,寡言笑,不以声气加人,而确然持正”,在明代司法系统中声威赫赫,生平事迹载入《福州府志》《名臣传》等文献。王克复在刑部任职长达十五年,精研律法,缜密善断。两广抚臣吴祯、布政使章绘等人遭他人举报,王克复均能秉公持正,不偏不倚。官吏和民众久闻其名,相互告诫不敢欺骗。江西右侧地区民俗好争讼,送达的诉状每天都堆积如山,但他审理判决后,庭中没有遗留未决案件。入朝觐见时,权贵宦官尚铭倚仗权势贪污受贿,唯独王克复不愿与其交往。担任南畿巡抚期间,面对清戎使者的滥捕滥发行为,王克复查明其冤枉之处,帮助许多人解除军籍重归平民。他熟悉掌握纲纪法度,做事得宜,后转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直至退休。
弘治年间,鼓山涌泉寺下院白云廨院遭火灾后得以重建,此事在《重建白云廨院碑》中翔实记载,而这篇碑文正是出自王克复之手,书写者则是同游者之一,广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谢瑀。此时的王克复已然告别宦海,远离纷扰。
广东右布政使谢瑀,“以廉能著声,性忠厚坦直,治家有法,严而能睦”。在《闽都记》以及《福州府志》的《分省人物考》等资料中,我们看到了谢瑀的从政业绩。他在户部所属的官署任职期间,奉命出使赈济饥荒,救助受灾百姓。及至担任广东地区藩属官职,高州、雷州、廉州等地战事接踵而至。谢瑀迅速调动粮草支援前线,确保军需充足,并能妥善调度,让百姓免受战事侵扰。谢瑀凭借廉洁高效的行政能力和救灾成效而声名鹊起。辞世后被奉祀于福州明伦堂右侧之乡贤祠,奉为十贤之一。
贵州布政司左参议邓珙,“为政严明,锄强扶弱”,事迹载录于万历版的《福州府志》和《贵州通志》等志书中。邓珙曾任常熟县令,在任期间以政风严明著称。该县豪强马凯,每逢新县令上任,均以巨额钱财贿赂拉拢,任意妄为、横行不法。邓珙查明罪行后,果断将其杖毙。并在属县陈义高蹈,连年揭发犯罪,导致数百人被捕入狱。对此,都御史毕亨将邓珙公正执法之事详细奏报,朝廷特地下诏表彰嘉奖。随后,邓珙调入中央,担任户部郎官,当地诸多百姓专程赴京请愿,恳请其留任常熟,最后邓珙官至贵州参议。
直隶苏州府知府李廷美,“为人刚毅,人有过,面折不恕。在刑曹,谳狱详明,士论推服。久于苏,有政绩。居家尤俭约,善古诗文”。其生平事迹、家族渊源以及墓葬情况,皆详录于2008年鼓山镇园中村考古出土之墓志铭中?!陡V莞尽返纫嗔粲衅渖秸ㄖ?。李廷美担任刑部郎中时,以敷衍塞责、逢迎恭维为耻,触怒权贵汪直而被外放,最终官止于苏州知府。他为公事不计毁誉,敢怒敢言,与之交往者无不敬畏其坦诚爽快之风范。
《福州府志》乾隆本记载,福州孔庙棂星门右“祀之有名宦,盖其有功烈于民者也。祀之有乡贤,盖其没而可祭于社者也”。所祀名宦乡贤中林迪、翁晏等名字赫然在列。
弘治壬子年秋日,乌石山上树林丛茂,诸贤达漫步蜿蜒山径,在诗意秋风中舒徐自如,叙谈甚欢,既忘尘劳,亦未觉后世之评述如何。这一年国家承平,福州无事。他们攀登山峦,追忆古人,寓目胜迹,抒发胸臆,将儒家的比德之义、道家的逍遥之情融入蛰伏无语的山石翠树中。
“片帆归去江湖阔,两袖沾来雨露饶?!闭馐瞧翁锛∈灾骺脊偌暗钍远辆砉倏虑保鱿氐绥钏鳌端徒康绥钊俟椤菲?,此刻仿佛适用于山道诸官。他们不仅以卓越的才干踏过步步皆险的萦纡回曲,亦有余裕从容不虚芳日的旷达风姿。
登高远眺秋日景致,不过是寻常之举,然而,闽籍之士各奔四海前程,再度聚首或不寻常,何况同游中还有饱历人世的耄耋老者。于是,他们郑重铭刻下每个人的官衔及姓名,留于乌石山北天,永志石碑。几百年后,清代名士郭柏苍将此碑文录于《乌石山志》,使今人登山睹石,感慨历史烟云真实不虚:
致仕佥事九十翁李叔谊,又偕致仕吏部右侍郎王克复、翰林检讨龚福、广东右布政使谢瑀、按察副使翁晏、佥事陈廷玉、贵州右参政林迪、左参议邓珙、邹平、教谕王佐、合州同知高圭、苏州府知府李廷美同游,有明弘治壬子秋九月望后一日题刻。癸丑秋又偕浙江左参议谢琚、苏州府通判蓝通重游。
《福州晚报》(2024年5月14日 A08版 兰花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