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寿安
《闽都记》记载:“鼓山,距郡城十五里而遥,延袤数里,其高入云表,山之颠有巨石如鼓。峰峦岩洞,不可指数?;蛟品缬甏笞?,其中簸荡有声如鼓,故名。郡之镇山也。”
《鼓山志》是由清代郡守李拔鉴定、名士黄任主修的一部山志。全书有十四卷,内容涉及鼓山名胜、古迹、寺院、沙门、田赋、石刻、艺文等,记叙详尽,时间跨度大,值得详读。在这部山志中,涉及连江的人和事,有四五处,可谓壮文献名邦声色?!豆纳街尽分械牧顺Mτ肜蠲盅?/span>
《鼓山志》卷六·石刻,有条文:“咸淳改元后中秋四日,东轩常挺解温陵印,来游此山。男清子侍。自城来会者陈斗应、林文重、徐武叔、至叔、宾叔,国生林椿、张以富、林壮、孙时、赵?!?、王荣偕焉?!贝耸炭?,刻灵源洞桥前。常挺,字方叔,连江人,嘉熙二年进士,知泉州;陈斗应,字上建,侯官人,宝庆二年进士,官朝三年大夫;林椿,福州人,宝祐四年进士;王荣,建安人,淳祐元年进士,官清流主簿。
常挺,号东轩,出生于连江东岳铺。此人有谏官骨气,风节凛然,始终如一。时宦官董宋臣既废复进。挺当草制,缴还赖黄,抗疏三争之,辞渐激切,切中时务。进太常少卿,累官工部侍郎,以宝章阁直学士出知漳州。据《闽都记》卷之三十一·郡东北连江胜迹载:“常挺墓在光临里张旗山。挺,官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
《鼓山志》卷十二·艺文(七言律诗),有李弥逊的一首诗《与诸禅同游鼓山灵源洞》。诗曰:“啼莺唤起清昼眠,涧松岩竹谈幽禅。秋曦忽随壮士臂,暮景已入诗人肩。尘缘咄咄鱼吞饵,胜事堂堂驹著鞭。屐齿欲回还小立,隔烟明灭见江船?!碧饽刻岬降摹坝胫铎巍?,诸禅,史无考,不好揣测。其实,李弥逊游鼓山还写了另外一首诗《游鼓山》?!豆纳街尽访挥惺章即耸跤ι降摹睹龆技恰啡词章剂?。《游鼓山》:“谢公忧民余,妙语继两禅。茲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却凝浩荡中,天津渺归船。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凌高寓远百,孤云共轩骈。归来拥寒衾,耳底犹鸣泉。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这两首诗风格相同,情趣一致,叙中有景,景中有议,互为融洽,浑然一体。
李弥逊祖籍连江,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晚年归隐连江西山。他不仅善诗,而且善政,虽是文官,但懂军武。他的一生,一知冀州,二知瑞州,三知饶州,四知吉州,五知端州,六知漳州,官途坎坷,但任到责到,政声载道。其与秦桧交锋,不避明枪暗箭,战和分明。帝嘉其谠直,以徽猷阁学士知端州,改知漳州。后归隐连江西山,十余年不请磨勘,不乞仕子,不序封爵,以终其身。卒,朝廷思其忠节,复敷文阁侍制,谥忠肃。
曾任连江父母官的赵汝训和赵与骏
除上述两则真正与连江人有关外,还有两位是连江父母官,分别是赵汝训(临安人)和赵与骏,分别于嘉定九年和淳祐年间任连江县知事。
这两位知事,在《鼓山志》中“偶尔露峥嵘”,也就是有他俩名字,且刻于石上。至于他俩的生平,以及执政能力和治政业绩如何,《连江县志》中没有记载。下面且看山志如何把这两人“拱”出来的。
其一,《鼓山志》卷六·石刻:浚仪赵汝训,领客邵武吴信、古传东、吴天民、黄旂、邓应炳,端平丙申四月上浣同游,次男崇缫侍??椤?塘樵炊础0矗赫匀暄凳敝厥??;茢纾?,宝祐元年进士。
其二,《鼓山志》卷六·石刻:赵与遗德远,与驹致远,与骏称德,与倯君茂,黄迈节甫,林仍祖贯道,王有凤德说,七人同登山,时淳祐己酉重阳前六日。称德篆识之。篆书??淌庞?。按:与遗、与驹、与骏、与倯,俱秦王德芳十一世孙。赵与骏时知连江县事?;坡踔来合厥?。
郑昭先与连江
阅览《鼓山志》还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郑昭先。他的名字出现在卷六·石刻,其条文:“嘉定甲申闰八月望日,题鼓山灵源洞东镜公堂头,老禅日湖郑昭先诗。(楷书??淌庞摇J兑瘴摹?。按:昭先字景绍,闽县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官参知政事。谥文靖,有《日湖遗稿》。)”
《鼓山志》卷十二·艺文也把这首七言律诗录下,诗曰:“鳌顶双峰障海流,天开胜概冠南州。江流澄彻通河汉,梵宇高寒逼斗牛。云气吐吞疑欲雨,松阴蒙密不知秋。此山佳处应须记,已办青鞋约再游?!?/span>
上面按语明确指出,郑昭先是闽县人。再查《闽县乡土志》也得到证实。乡土志·耆旧录二(学业),指出:“儒林郑昭先,字景明,或作景绍。淳熙进士,主浦城簿,得受业朱子焉?;裨舨皇苌停蚁喔鹈诩沃?,擢宰归安,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辞,弗允,旋拜恭政,卒谥文靖。”
由此可知,郑昭先确系闽县人。然而,据《连江摩崖石刻》载:“郑昭先(1157-1225年),字景绍,号日湖,祖籍连江蓼沿溪东。后随母迁闽县洋屿(今属长乐)……墓葬连江县蓼沿溪西广化凤凰山,列为县级文物?;さノ弧!彼哪乖嵊诹?,也被《闽都记》卷之三十一所载“郑昭先墓在凤凰山(连江),事具郡志”所证实。
《连江县志》卷七·名胜篇也明确:“魏国公郑昭先,闽县人,为大溪东郑氏迁连始祖。墓在安定里凤凰山?!闭饩浠澳芊窭斫馕褐U严仁贾杖衔约菏浅錾诹?,连江是故乡,死后归葬连江,算是“落叶归根”。他与连江的关系的确源远流长。所以在谈及《鼓山志》中涉及连江人与事,应补上这一笔。
细心的读者,会在上文《鼓山志》卷六·石刻中,发现□,它原刻字是什么?据《连江摩崖石刻》一书查证结果:□应为“擬”,即“拟”。赵希拟是也。至于此人是何许人也,暂无从查考。
《福州晚报》(2022年11月11日 A15版 闽海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