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色景点 | “装载革命历史 鞭挞学子前行”——福州永泰岭路乡红色研学新基地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庄边村,位于岭路乡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距乡政府7公里。东接潭后村,西与赤锡乡交界,南连叶洋村,北连凤落村,东与岭路村为邻。全村面积7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263户1014人。
庄边村,革命老区基点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程国良、程守章、邱大椿为代表的地下党员,革命游击队员活动于沈坑、宫后、洋斜、猫湖、陈洋、丁坪顶等自然村。
庄边革命事迹陈列室
庄边革命事迹陈列室,以革命历史发展为主线设计,突出宣传教育的功能定位,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图片、实物和各种现代化高科技手段,通过岭路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开展爱国游击斗争迎接解放等七个板块和“秘密入党”“秘密会议”“秘密学习”等壁画,全面系统展示了革命烈士和岭路人民英勇战斗的光辉历程,再现了岭路乡人民为闽中革命胜利奋斗的真实情景和珍贵画面。
秘密会议3D实景(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革命星火 燎原山乡
1940年3月,中共闽南特委(1943年2月改称中共闽中特委)机关迁到永泰岭路乡,先后在旗插鞍、凤落(含陈洋、考湖、大垄、凉伞山、鹅脰)等地活动。为了加强莆、仙、永边区工作,同月,特委派蔡文焕同志,在宁里(现为莆田)主持成立中共莆仙永边区工作委员会,郭永星为书记,邱子国、饶云山、张则舟(后来补入)为委员。
工委在永泰方面设三个区委:凤落、凉伞山、石笋下。并成立寨下、凤落、沈坑、四脚坵、岭头、陈洋、石笋下、考湖、白叶(赤锡)等9个党支部,发展党员57名。
这是抗战时期永泰党组织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些分布在永泰县南部地区党组织如星星之火,燃遍了永泰县山区的各个角落,为我党在这一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岭路革命基点村
岭路乡,永泰唯一省定老区乡,拥有27个革命基点村,分别为凤落、岭头、陈洋、院坪、高斜尾、宫后、石笋下、鹅脰、旗插鞍、墩柄、后楼坑、凉伞山、大龙、考湖、下洋、猫湖、沈坑、四脚丘、转头山、隔头、坑仔里、鹅脰尾、寨下、三邱田、拱桥坑、下厝洋、丁坪顶。
岭路革命基点村分布图(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秘密入党纪实壁画(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抗捐抗税斗争
民国时期,岭路山高水冷,土地贫脊,经济十分落后,各类捐、税是军阀政府主要经济来源。反动政府组织武装到各个山村角落催粮派款,对无力交纳捐税的群众进行严刑拷打,逼迫交纳。先后催生出凤落村青年饶云山发动200位村民解救邱钩兄弟,刀架区员陈刚惩办栽赃诬陷等农民抗捐抗税自发斗争的英勇事迹,充分显示了广大群众联合斗争的力量,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基础。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中共闽中特委与岭路游击区的开辟
中共闽中特委和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及工农红军游击队的发展,引起敌人的恐慌,利用土匪和反动民团,对罗汉里根据地进行骚扰破坏。
1935年7月,闽中特委领导罗汉里红军游击队扫除匪患,扩展队伍,使罗汉里成为党在闽中的一块红色游击根据地。
1936年初,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围剿,闽中特委撤离转移到莆田常太与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合并成立“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闽中第二支队”。
1936年6月,中共闽中特委派党员方子明往永泰东区活动,在永泰泉山乡(现为岭路乡)考湖村开展工作,先后介绍了蓑衣工人程仰刚、私塾教书先生饶刚生、村民饶云山、钟二妹和沈坑邱大椿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使根据地区域很快地扩展到永泰旗插鞍、凉伞山、墩柄(原属莆田)、凤落、高斜尾、转头山、沈坑等村庄。
从此,以旗插鞍、墩柄、凤落、凉伞山为主要区域的永泰岭路游击区正式开辟,成为闽中游击根据地的重要区域之一。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蕉坪岗战役纪实壁画(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革命时期公文手稿(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统一战线 团结抗日
闽中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初步形成后,中共凤落党支部派中共党员饶刚生打入国民党内部,饶刚生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通过竞选当上了凤落保保长和泉山乡联保主任(后任乡长),便通过与赤埔乡联保主任林福珍的同学关系,引导其为共产党工作,使泉山、赤埔两乡连成一片,成为“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
在饶刚生的宣传鼓动下,泉山乡绝大多数保长都同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关系,对党在这一带活动给予方便。
凤落党支部还通过统战关系,使国民党当局撤销了设在岭路坑仔里的哨卡,确保闽中工委机关和地下交通线的畅通无阻。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秘密学习《论持久战》
中共闽中特委在永泰南部山区活动期间,充分利用相对稳定,便于隐蔽的环境,分别在下楼坑、墩柄、旗插鞍、洋斜(猫湖)、凤落、陈洋、石笋下、宁里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学习班。
特委主要领导黄国璋、李铁、蔡文焕等亲自讲授国内外形势,党的政策、党的基本知识、统一战线、反对自由主义、加强党性锻炼等,还组织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孙子兵法》《为世界永久和平而战》等著作。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隐蔽斗争 迎接解放
国民党顽固派的残酷“围剿”,致使闽中各地革命力量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各级党组织及其武装队伍转入隐蔽斗争。1945年7月,叶良运和饶云山带领的近20名队伍则分开隐蔽,其中10多名战士由叶良运带领到岭路藤山、葛岭赤壁溪流一带隐蔽,饶云山则带领8名战士在岭路转头山一带隐蔽活动。隐蔽生活十分艰苦,有家不能归,有路不敢走,时值深秋初冬季节,住在深山草棚,他们没有衣被,身上还是单衣短裤,夜晚只能大家挤在一起靠体温取暖,换洗衣服时,人只好躲在草丛中忍受蚊虫叮咬,待衣晒干后再穿,群众支持的粮食吃完了,就在山上挖野菜、番薯叶充饥。游击队员们就是这样地煎熬了二、三个月时间后,才陆续回到省委机关所隐蔽地方会合,迎接新的战斗。
(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红色歌谣 唱响闽中(来源:岭路乡人民政府)
?。ɡ丛矗貉扒抗?福建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