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村。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建在城郊莲花山东麓,距城区中心3公里,占地约50亩。园内绿树林阴,苍松翠柏。建有革命烈士集中墓一座、革命烈士个人墓二十多座,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各一座,林可彝烈士纪念碑一座?;菇ㄓ辛讲愀叩谋苡旯劬巴ち阶行ヌ?。纪念碑前建2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是举办各种革命纪念活动的场地。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后不断整修扩建。圆形墓室内,安放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牺牲的62位英烈忠骨。其中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原-中共罗源县工委书记、乡苏维埃主席、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指战员、交通员以及1934年8月14日攻克罗源城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战员。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
1、林可彝传碑
林可彝传碑位于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内。
林可彝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罗源县第一位党员。194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83年,国家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林可彝烈士,1893年出生于罗源县城关北门。1913年考入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16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留学,发表多篇文章谴责日本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政府卖国行径,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抗议活动。1920年毕业回国后,在北平的朝阳、平民、文化等五所大学任教,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工作。1923年,受中共组织的委派前往苏联东方大学留学。同年夏天,由彭述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早期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奉李大钊抽调回国,继续在北平的五所大学任教,积极开展学生运动。1920-1925年间,他两度回罗源探亲20多天,在家乡点燃革命火种。1927年奉调武昌,在董-必武领导下,担任武昌中山大学教授,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5月,参加叶挺部队组织的武汉保卫战。7月,组织和发动中山大学学生掀起反对军阀屠杀武汉人民的斗争。同年冬,不幸被捕。1928年1月4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5岁。
林可彝传碑
林可彝传碑建于1988年,由花岗岩石体制作,高2米,有基座。碑文用楷体镌刻林可彝烈士生平简介。
2、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位于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内。
纪念碑于1984年建立,碑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题写。纪念碑为花岗石体,南面刻碑文,顶为红旗造型,东面和西面上部有红旗、五星造型。高约25米,花岗岩石基座。纪念墙为花岗岩石主体,高3米,长10米。中间嵌8块长50厘米宽80厘米的青禄石浮雕。
纪念墙于2009年建立,以文字说明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1934年8月14日红军解放罗源城的历史画-卷。文字共分成9个部分,分别是:前言、战前会议、侦探敌情、西门开战、突破南门、主攻北门、全城解放、威震敌营、影响巨大,还配有攻打罗源城战斗经-过要图。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
文字记述的主要战斗经-过如下:
1934年8月上旬,以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等同志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入闽。12日,先遣队进抵距离罗源城三四十里的凤坂周围乡村,总指挥部设在百丈村。当晚,军团首长会见罗源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负责人,同意他们提出攻打罗源城要求并作出战斗部署。
8月13日下午,由参谋长粟裕主持在白塔村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当晚攻打罗源城。22时许,各队均到达预定位置。进攻西门的部队由赤卫队黄锦弟队长负责在西门宫一带展开,向大、小西门接近;进攻南门的部队在棋盘山以东展开;负责先期登城的1个连从城门左侧涉溪逼近城墙,用竹梯做好登城准备。地方游击队、赤卫队埋伏在东门外溪边土堤上。零时30分,西门首先打响,紧接着东门也打响,南门红军立即登城,冲进城楼,解决了敌人1个排,打开城门,红军即点燃火把,冲进城内。东西门见南门火起亦加紧攻城,守西门的敌人在红军内外夹击下垮掉了。继南门之后,东门、西门也都登城成功。这一仗共歼敌1000多名,缴获步马枪、自动步枪轻重几百枝和大量弹药装备。次日,抓到国民党县长等反革命分子40多人,其中包括保安队的营、连、排长、看守所长、警备队长等,同时放出被关押在狱的革命同志和无辜群众40多人。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于1980年6月被罗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罗源县文物?;さノ?,2009年9月被罗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罗源县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陵园内的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于1999年6月被罗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罗源县文物?;さノ?,同时被中共罗源县委、罗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罗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墙于2010年8月被中共罗源县委、罗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罗源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墙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