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住所暨《抗日救亡》周刊旧址宏琳厝位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
1939年初,中共闽江-工委指派地下党员项南、舒诚等到闽清组织战时民众教育流动工作队,协-助中共闽清县工委和卢懋居在闽清开展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项南到闽清县城后,由中共闽江-工委负责人王一平介绍,住在六都宏琳厝黄开修家。此后,项南与黄开修(时任闽清县政府第三科督学)一起组建了战时民众教育流动工作队(简称“战工队”),项南任队长,黄开修任指导员?!罢焦ざ印敝饕梦囊招问嚼戳岛徒逃褐?。1939年夏,“战工队”队员已发展到二三十人。他们编排了《流亡三部曲》、《松花江-》、《义勇军进行曲》、《菱姑》、《死里求生》、《夜半歌声》、《顺民》、《放下你的鞭子》、《最后一计》等宣传抗日救亡的歌曲和话剧,先后在闽清30多个乡村宣传演出,同时还进行其他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战工队”每场演出结束,都开展募捐活动,把募捐到的钱物及时发放给当地的抗日军属和贫苦农民。1939年8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密令抓捕“战工队”队长项南。时任闽清县长的袁继热秘密派人告知,黄开修连夜派船把项南由宏琳厝送离闽清。此后,项南仍通过书信同“战工队”保持联系,鼓励大家坚持斗争。
项南住所也是《抗日救亡》周刊旧址。黄开修1932年毕业于闽清文泉中学,后就读于福建学院附属高中、国立暨南大学。抗战初期在江-苏清江-市(淮阴县)工作。曾担任《上海工人日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通讯员,并联络志同道合的同仁创办晚报,力主抗日。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黄开修回闽清在自己家里创办了《抗日救亡》周刊。
1949年3月上旬,为了宣传解放战争形势和扩大党的影响,城工部地下党员、省立闽清中学学生黄育能、黄培熙在六都宏琳厝建立地下印刷所,印刷我党的布告、传单、文件,并创办《人民半月刊》。
项南住所暨《抗日救亡》周刊旧址——宏琳厝
宏琳厝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有17000多平方米,有住房666间,土木结构,对称翼券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一座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
项南住所暨《抗日救亡》周刊旧址宏琳厝于1997年11月被闽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闽清县文物?;さノ唬?005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さノ?,2006年6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