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而菖故居位于连江-县透堡镇杨厝街彭厝里街边。
1930年10月,中共连江-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在玉泉山关公亭召开,受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影响,党团组织合并成立连江-县行动委员会,杨而菖先任行委组织部长,后接任行委书记。11月,李立三“左”倾盲动倾向得到改正,连江-行委撤销,成立中共连江-县委,杨而菖担任第一任中共连江-县委书记。
杨而菖故居
1932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率领下攻克闽南重镇漳州。杨而菖由邓子恢、陶铸引荐,在漳州红楼与毛泽东会面,当面聆授红军战略战术。5月,在陶铸领导下组建以杨与可为队长的特务队,举行官坂暴动,缴获5支长枪,为连江-工农红军的成立奠定基础。6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闽中游击第1支队在官坂合山村成立,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亲自授旗,杨而菖任游击队政委。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杨而菖根据中央的指示与19路军建立统战关系。10月9日,他率队解放透堡,成立连罗两县第一个区、乡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革命试点,贫苦农民第一次分到土地,和共产党的心贴得更紧。游击队迅速扩展到160余人枪,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3游击总队,杨而菖任总队长兼政委。11月底,游击总队解放沿海重镇筱埕,土地革命旗帜在黄岐半岛飘扬。1934年1月,杨而菖率队在解放马鼻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1岁。
杨而菖故居是杨母王水莲、杨而菖三兄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常起居和开展革命活动的秘密场所,也是中共连江-县委与福建临时省委、福州中心市委重要联络点之一。
1928年至1933年间,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福州中心市委等重要领导人邓子恢、陶铸、郭滴人、姜敢、叶飞、任铁峰、张铁等到连江-巡视党的工作,均由杨母、杨而菖安排在小阁楼住宿,土地革命时期党的重要会议也都在楼上秘密举行。因此,这里也是土地革命议事处遗址和邓子恢等革命领导人的旧居。
故居建筑面积52.5平方米,清末建筑,土木结构,硬山顶,横四间三扇,深二间,前后两进院落,目前保存状况一般。
杨而菖故居于1961年6月被连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连江-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