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兔耳山遗址位于闽侯县南屿镇双龙村,闽侯、永泰、福清交界处。
兔耳山因山似一老妪赶兔,在山下大樟溪上可看到一只活灵活现的兔耳而得名。兔耳山峰峦叠嶂,山深林密,崖壁陡峭、地势险要,主峰古崖山尾海拔1000米,是永泰通往福州的门户。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的驻地。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兔耳山遗址
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1944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永泰县青溪村迁移至兔耳山一带,8月又从兔耳山转移到长乐县南阳村。1945年5月,日寇退出福州。随之,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中心也由永安逐渐转至福州。为了隐蔽和发展革命力量,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省委机关驻地由长乐南阳转往兔耳山。6月上旬,随着省委书记曾镜冰等领导率省委机关警卫班最后一批到达兔耳山,省委机关胜利完成了从南阳到兔耳山的战略转移。由此,省委机关进驻兔耳山赢得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为深入开展革命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遗址处的立碑
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ね枚绞∥氐陌踩?,中共闽中特委武装主力在闽侯溪里休整后,主动向永泰东北部挺进,牵制国民党反动派“清剿”部队。特委武装的佯动,使国民党反动派误以为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已转移到永莆仙边界,即令“围剿”兔耳山的国民党部队火速开赴永泰,追击“逃脱”而去的省委机关。这使隐蔽在兔耳山一带活动的省委机关成功脱险。此后,1945年7月至1946年初,曾镜冰率领省委机关人员在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兔耳山和古城里、十八重溪一带隐蔽,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尽管在深山密林里搭盖茅草棚住宿,条件极为艰苦,但全体党员、干部和战士仍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在山上烧木炭、卷香烟、挖石兰块根(染料)等,并让群众帮助带到集市上卖,赚些钱粮补充给养,度过难关。与此同时,省委机关电台由高振洋等人携带转移到闽侯南屿溪里,并在笔架山、蓬莱、溪坪里等山村巡回移动隐蔽。8月,日寇投降后,电台又从溪坪里迁回兔耳山省委机关。1946年11月,省委机关从兔耳山转移至古田。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