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三次进京会试均落第。一度主讲醴陵渌江书院,后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职司章奏。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推荐,以兵部郎中加四品卿衔率军赴江西、皖南镇压太平军。翌年,升太常寺卿,继擢浙江巡抚。同治元年(1862年),奉旨与法国联合组织“常捷军”。次年,攻占金华、绍兴等地,擢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年),击败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被封为一等恪靖伯,节制赣、闽、粤三省军务,赏戴双眼花翎。翌年六月,到福州,改革吏治,革除盐务积弊,实行“改用票运,厘课并抽”,财政收入在半年内实增二十余万。又裁遣老弱和吸鸦片兵勇,提高士兵素质。还在黄巷设立正谊书局,刊印先贤遗书,将延搁30多年的道光《福建通志》付梓。作《谕闽六禁》,禁除聚赌和械斗等恶习;在耿王庄旧址,设立桑棉局,管理桑棉种植;谕各县增加积谷,以备饥荒。七月,奏请在福州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推荐沈葆桢任船政大臣,聘法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又议立“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及驾驶的技术人才。九月间,调任陕甘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率兵镇压捻军。翌年到十二年间(1868~1873年),打败西北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三次进京会试均落第。一度主讲醴陵渌江书院,后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职司章奏。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推荐,以兵部郎中加四品卿衔率军赴江西、皖南镇压太平军。翌年,升太常寺卿,继擢浙江巡抚。同治元年(1862年),奉旨与法国联合组织“常捷军”。次年,攻占金华、绍兴等地,擢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年),击败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被封为一等恪靖伯,节制赣、闽、粤三省军务,赏戴双眼花翎。翌年六月,到福州,改革吏治,革除盐务积弊,实行“改用票运,厘课并抽”,财政收入在半年内实增二十余万。又裁遣老弱和吸鸦片兵勇,提高士兵素质。还在黄巷设立正谊书局,刊印先贤遗书,将延搁30多年的道光《福建通志》付梓。作《谕闽六禁》,禁除聚赌和械斗等恶习;在耿王庄旧址,设立桑棉局,管理桑棉种植;谕各县增加积谷,以备饥荒。七月,奏请在福州马尾设立福建船政局,推荐沈葆桢任船政大臣,聘法人日意格、德克碑为正副监督;又议立“求是堂艺局”,培养造船及驾驶的技术人才。九月间,调任陕甘总督。同治六年(1867年),率兵镇压捻军。翌年到十二年间(1868~1873年),打败西北回民军,发帑安置饥民和降众,开垦荒地,教以区田代田法。同治十三年(1874年),晋升为东阁大学士。光绪元年(1875年),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平定天山南、北路,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阻遏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以功封二等侯。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继任两江总督。光绪九年(1883年),督师云南。翌年七月,法军舰突袭福州马尾,福建水师军舰损失殆尽。同时法军拟犯台。他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十月,到福州组织恪靖援台军赴台。认为台湾是七省门户,建议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病逝福州,谥“文襄”。有《左文襄公集》传世。
回民军,发帑安置饥民和降众,开垦荒地,教以区田代田法。同治十三年(1874年),晋升为东阁大学士。光绪元年(1875年),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平定天山南、北路,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阻遏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以功封二等侯。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继任两江总督。光绪九年(1883年),督师云南。翌年七月,法军舰突袭福州马尾,福建水师军舰损失殆尽。同时法军拟犯台。他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十月,到福州组织恪靖援台军赴台。认为台湾是七省门户,建议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光绪十一年(1885年)七月,病逝福州,谥“文襄”。有《左文襄公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