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桥
原为子城西南清泰门外的大濠桥,古名雅俗桥,俗呼杨桥。又因清泰门城上建有清泰楼,宋宣和间改名春风楼,地亦随其名。因改路、扩路,现桥已废。
二、双抛桥
原名合潮桥,俗称会潮桥,因东南、西南两潮合流而名,与发苗桥纵横相接。明《闽都记》称:“二潮呑吐,缭绕若带,会城一奇也。”位于杨桥路雅道巷北口(今杨桥路衣锦华庭北口)。民间传说:古有王氏子与陶氏女两相情爱,誓结夫妇;因被奸人破坏,不得如愿,乃于月夜双双投河,故名“双抛桥”。桥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桥上旧有石刻“合潮流水河步”六字,原桥已毁,历经几度重建,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尚存的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修建,西北、东南走向单孔石拱桥,长9米、宽2.9米,跨度4.8米,由19根方体石柱砌成。桥栏石柱上刻“古迹双抛桥”,“古名合潮桥”、“光绪丙子建”。桥上有遮雨亭,桥旁老榕几树,榕阴蔽天,景物幽雅,为城乡父老乘凉、休憩之所。世纪之交,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在开发中,填河改桥,致使原景观丧失殆尽。
三、观音桥
位于古城西安泰河与文藻河交汇处,南北走向,北通文藻北路,南接驿里。桥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是鼓楼区现存最早的古石拱桥。据《榕城考古略》载:因桥旁祀有观音大士,故名观音桥。桥长8.5米,宽5.1米,跨度5米。桥面横辅石板15块,南端石阶4级、北端2级。桥面两侧有石栏板3对6块,长2.4米和1.41米,东侧中间一块栏板刻“观音桥”三字,每字字径39公分;西侧栏板上刻“时成化丁酉年建造”。桥上有仰莲望柱4对,高0.85米。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各重修一次。1986年整修加固,本来保存尚好,桥下流水潺潺,桥头绿树成阴。唯天盛小区开发后,两岸多层建筑拉引桥基,2005年始渐成危桥。1992年以“琼东河七桥”公布为市级文物?;さノ弧?/span>
四、馆驿桥
旧名车弩桥;因桥近三山驿,故名馆驿桥,俗称驿前桥。位于衣锦坊西口,跨于唐末罗城大濠上。原为木梁桥,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改为石桥。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时,又改为单孔石拱桥。桥长7米,宽5.05米,东西走向。桥面由6块石板铺成,有仰莲望柱4对。北侧桥栏板上刻“馆驿桥”,南侧刻“道光戊戌春七十叟里人雨村重建”。1985年修建道路时,桥面上覆盖混凝土。1992年以“琼东河七桥”公布为市级文物?;さノ弧?/span>
五、金斗桥
位于文儒坊西口,原为罗城金斗门桥。连接仓门街、通湖路通道,横跨古罗城大濠。俗传桥下有金一斗,约为望文生义之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修,1986年再修。桥为平梁石桥,东西走向。长10.2米,宽3.7米,跨度4.7米。桥东端台阶7级,西端8级。桥面由4条长5.4米、宽0.75米、厚0.2米石板条铺成。桥栏板4块,北面刻“古金斗桥”,南面刻“嘉庆戊寅年季春吉旦”,“奉宪重修”,望柱6根。至今桥墩、桥面均保存完好。1992年以“琼东河七桥”公布为市级文物?;さノ?。
六、二桥亭桥
位于金斗桥南,大光里西口,仓前后巷西侧,仓前街与通湖路之间。明《闽都记》载:“仓前桥,近常丰仓,南北二桥,有亭其上?!惫食贫磐で?。也是横跨古罗城大濠的桥,东北、西南走向,木构。桥梁由12根木柱架成,桥面铺木板。桥长9.8米,宽3.2米,跨度4.1米。桥上建风雨亭,亭为穿斗式木构架,三开间,卷棚顶,用柱8根。1986年重修,桥墩基本完好,桥面盖以水泥。该桥是福州市区保存至今古代木构雨遮的古桥。民国时期,因桥头阿焕鸭面店名著全城,二桥亭桥之名更显。1992年以“琼东河七桥”公布为市级文物?;さノ?。
七、板桥
又名虹桥,俗名老佛亭桥。位于光禄坊南侧,跨于罗城大濠上,联结光禄坊、玉山涧,南北走向。始建于五代,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建。据《榕城考古略》载:原系木构桥梁,上建有亭,后圮;易以石。现为石梁平板桥,长5.35米,宽3米,南北两向用花岗岩砌成出挑式的桥墩,桥面由4条长5.35米、厚0.37米石板条架成,上再铺长方形石板。桥两侧有桥栏板、宝珠结顶望柱。东侧桥梁上刻“万历壬寅年仲春日立”。现保存尚好。桥与南面的老佛殿连成独特的景观。1992年以“琼东河七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澳门桥
原名清远门桥,俗名鸭门桥,是罗城西南清远门外的大濠桥。位于光禄坊东口,连接澳门路与南后街之间大道。桥南北走向,为单孔石构拱桥,长10米,宽6米。1978年重修。现原桥保存在新扩建的水泥桥下,拱券、桥石均完好。1992年以“琼东河七桥”公布为市级文物?;さノ弧?/span>
九、安泰桥
位于安泰河中段,今八一七北路朱紫坊西口。原名利涉门桥。唐天复元年(901年)王审知筑罗城,南门扩至利涉门,门外城濠上修利涉门桥,即今安泰桥。1966年11月改名前卫桥,1981年恢复。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长11米,宽6米,桥岸均用规整条石叠砌。宋宣和七年(1125年)陆藻任福州知州时重修,并在桥上建一亭,不久圮。今桥面拓宽10米,原桥被水泥覆盖,石构仍保存。1992年以“琼东河七桥”公布为市级文物?;さノ?。
唐宋时期,安泰桥是福州古城的水路交通枢纽,从这里舟东行可出闽江,西环城可达西湖,因而形成商业中心。清陈学夔《榕城景物录》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阴榕叶中出。”宋文学家曾巩《出利涉门诗》曰:“红纱笼竹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人在画楼犹未睡,满船明月一溪潮?!?/span>
十、西水关闸
位于西环城路北端。福州古城有水关四个:南水关、西水关、北水关、汤水关。此为其中之一。元代建,水闸石构,高4.45米,宽0.6米。闸槽旁石刻:“时大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岁次甲午十一月丁丑吉日,福建行省官高兴等亲造。”其作用是纳洪塘江西禅浦之江潮入城,与安泰河南来之江潮相会,转趋文藻山河,使城区内河舟楫随潮汐往来,河水可供沿河居民饮用和洗濯。1992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さノ弧?/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