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葛氏大院
位于黄巷中段北侧旧21、22号,新42号。建于明嘉靖间,清光绪及民国中期均有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548平方米,前后三进。依次为门头房、前后二进厅堂、侧座、后花厅。周以粉墙,临街两侧马头墙,正面墀头有灰塑吉祥图案,六扇大门内五开间的木构门头房。门前高悬“中宪地”牌匾。第一进三面环廊,廊下石铺天井,两旁披榭。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青瓦顶,鞍式山墙。厅正中设红漆飞金屏门,隔前后厅,门额、壁枋雕刻精美。第二进大厅俗称“公婆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插屏隔前后厅,前厅正中设神主龛,祀葛氏列祖列宗牌位。第三进为倒朝三间排房屋。一、二进有框门,可通西侧花厅。西花厅清代重修,后改为书斋,为葛氏子弟课读处,保存完好。整座建筑用材硕大,一进厅内襻间雕刻有平安富贵图案。 据《皇清敕授儒林郎蔚庵葛先生墓志铭》载,葛蔚庵于清康熙间从洪塘迁城内。念其父村居岑寂,特市夏屋,迎奉入城色养。蔚庵,名葛焕,字子章,号蔚庵,生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卒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享年五十六岁,未中进士,典授儒林郎。该墓志铭由翁煌撰文,林文英篆额,蒋晟书丹。翁煌称与蔚庵“居相接,世相好,重以姻相亲,盖四十年至友也”。蔚庵子三:长大梁,郡廪生,配翁煌次女;次大埏,国学生;三经邦,郡庠生。蔚庵先祖葛回,明永乐进士,督学江左。数传至葛肃斋,举人;再传至葛容斋,即葛焕(蔚庵)之父??芍踊葡镏鹗鲜底愿鹞碘质?。其后有葛调鼎,福建云霄知县;葛凤鸣,清嘉庆十一年举人,官台湾府学教谕。宅有联云:“丹井传家远;黄楼卜宅长。”又有葛其龙,为同盟会会员。
二、宫巷林家宅院
位于宫巷南侧19号。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后经多次修葺。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共二进。朝街大门,入门三面环廊,廊下为平整大石板铺的天井。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厅正中有“福、寿、康、宁”四面组字的隔扇。大厅前廊铺石板,厅内铺地板。二进厅堂同样是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天井、走廊石条特大,房屋较低矮,泻水平缓,梁、窗、斗拱古朴平整,没有雕饰,“明厅暗房”,是典型的明代古建筑。隔墙外花园。园中种有多种花木,南侧有三间排木构房一座,原是女子“闺阁”。
三、电灯公司旧址
位于塔巷中段北侧旧52号、新10号。系明天启年间(1621-1627)建,清道光年间重修,民国初期大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刘崇伟、崇伦兄弟接办耀华电灯厂,改称福州电灯公司,在此设立办事处。该址坐北朝南,两座相连,四面围墙,占地面积9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主座二进,临街门头房,前开六扇大门。第一进门内三面环廊,廊宽3.5米,廊下为大天井。从天井上三层台阶为扛梁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青石柱础,桁、椽、屋架都有图案雕饰。第二进同样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天井两旁有披榭。进与进之间有围墙相隔,墙头花饰精致,过道露天处设覆龟亭遮雨。后进西侧有小门通隔外墙花厅?;ㄌ墒庇谢ㄔ?、食堂、厨房、仓库等。1950年以后,被改作民居,现已非原来面目。
四、薛朝标故居
在今文北路1号,坐南朝北,面临文藻河。明代建筑,三座毗邻。中轴依次为门头房、扛梁厅、大厅、倒朝厅。门头房在隔墙外,已被改建为商店,倒朝厅也被拆除,现仅存一、二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鞍式山墙,前后天井,左右厢房。隔墙外东为三进院落,穿斗式木构架,周围以墙,辟为薛氏家祠;西为花厅、书院,设有鱼池、假山等。相传系明末某工部尚书所建,用材特别硕大。前门左右侧墙堵用整块条石,长4.8米,宽0.61米,厚0.17米,全市罕见;大厅廊石长5.5米,宽0.73米,厚0.22米,全市第一。
五、许倜业宅院
位于文儒坊南侧旧28号、新56号。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归许倜业。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前后共三进。临街六扇大门,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后两进已改建。
六、宫巷戴氏民居
位于宫巷北侧旧28号、新13号。建于明末,清嘉庆、光绪及民国间均有修葺。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临街六扇大门,有门罩。门头房三间,中为厅,旁为房。入石框大门,三面环廊,廊沿竖一扇屏门挡住街口的视线;廊下天井,西侧披榭已改建。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第二进结构与首进基本相同,唯进深只五柱,厅内铺地板。门扇用藤木编织成菱形花格,斗拱、雀替等雕刻精美。两进都有小门可通西侧花厅。花厅是三间排平房,中为厅,旁厢房。廊下前后都有天井。
七、安民巷古民居
位于安民巷南侧45、46号。建于明末,清乾隆和民国间都有修葺。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共三进。现大门东侧门头房已被改为双层楼房,天井、两侧披榭也已改建。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第二、三进结构与首进基本相同。各进厅堂都有前后厅、前后天井。进与进之间有围墙相隔,由石框门相通。全院共有六个厅、六个天井、三个石框大门。
八、谢万丰糕饼商宅院
位于安民巷南侧44号。明清两代并存的建筑。民国时期,福州著名糕饼商谢万丰居此。宅坐南朝北,建筑面积868平方米,前后三进,四面围墙,临街为石框大门,入内有门厅、前廊、天井、左右披榭。一、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鞍式山墙。整座建筑古朴、简洁、明快。一、二进间隔一道高墙,墙头檐下一组造型优美的园林彩绘灰塑,现尚存牌坊、亭台、小桥等,桥下一对白鹤聚精会神地在觅食;二进天井墙头亭台楼阁灰塑,周饰团寿瓦当纹,显得富贵排场。同时,一进主座卷棚梁架驼峰雕刻“多子多?!钡燃橥及?,二进厅前方形斗拱,襻间四组造型简朴的一斗三升承重,梁架间一根六角形红灯杠,具有明代的建筑特色。
九、鄢家花厅(邹氏宅院)
位于安民巷南侧47、48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原系“鄢氏太澄公宗祠”,各地到省鄢氏族亲多住此。民国时期归侨商邹克明,曾两次重修。两座毗邻,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占地面积142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9平方米。48号主座,临街原有六扇大门,三间排门头房,现都已被拆建。大门内的大天井,连接三面回廊,正面是“六扇五间排、七柱出游廊”的大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鞍式山墙,厅上28根木柱和铺地石板的用材都特大。曾悬陈若霖联:“三山毓秀绵祖德;闽水储英继流光?!比虮骸叭四苤阈某@郑皇碌轿耷笃纷愿??!碧炔糠执怪洳腥?,但从两个悬钟可以看出原来构件的图案丰富、做工精细:一刻花果,底托花篮;另一刻倒垂莲花,补间刻仙桃。厅两侧厢房的窗扇上镶有冰裂纹和不间断正字文图案。正座后有小天井,与宫巷关帝庙隔墙。 主座厅前廊有小门通西院花厅。西花厅位于47号,共二进,周围以墙,自成院落,临街开小门。一进大花厅是精华所在。厅与天井占地200平方米,建有三间小屋。当梁襻间一斗三升,雕刻精美;如意形替木配梅花形斗拱,两相对称;补间嵌有四个刻制金钱如意的饰件。客厅房间全用楠木,精雕落地门,尤显富丽堂皇。房前有小厅,缀以配着花窗的隔扇,厅前轩廊卷棚饰顶,悬钟、雀替刻有花果,造型独特。轩廊前一对大柱础用青石打制,四向刻蝙蝠。廊下条石天井平整,西墙设有两层石制的几案式花架,专供摆设花盆。天井西侧栽一株百龄的洋桃树,造型美观,恰似一个大型盆景。东墙角一座木构半边亭,小巧玲珑,亭上部翘角筒瓦,如意头扎口,三个小型花篮式悬钟,花纹细腻,亭下部设美人靠。亭内开有小门通向第二进。二进竖一道山墙与一进相隔,中间辟有石框大门作为通道。二进改向,坐南朝北,与一进隔庭相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廊下天井,左右回廊。厅上保留一根六角形的灯杠。厅西侧为厢房,原供女眷居住。厅中用十扇屏门隔成前后厅,均用楠木。后天井有水井一口,石刻瓜形井圈。东侧有墙弄通连后厅。院中留有珍贵的古杨桃树。 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さノ弧?/span>
十、刘氏宅院
位于衣锦坊洗银营南侧旧24号、新3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及民国初期都有修葺。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两座相邻,西座为主宅,东座为花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宅共三进,大门朝街,入门内三面环廊,廊下天井,东西廊排列执事牌。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廊后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防惹缴喜噬宜芡ぬㄋ?、崇楼华屋、庭院园林和人物、瑞兽等组画,演绎着房主祖先德行和优良家风,又象征着吉祥如意。第二进厅堂与第一进基本相同,墙头上同样灰塑有花卉:牡丹(富贵)、荷花(清白);鸟兽:灵猴(封侯)、仙鹤(长寿)。第三进为倒朝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中为厅,两侧为书房,与天井两侧的披榭连接一起??上Т佣院蠖家鸦儆诨稹? 东花厅坐北朝南,为五柱三间排木构建筑,正中客厅,两侧书房,南面庭院中植树种花。相传原为刘齐衔次子刘学恂所居,学恂又传给第四子刘崇伦居住。
十一、观我颐糕饼商宅院
位于安民巷北侧旧34号、新34、41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民国时期,归观我颐老板、福州工商界风云人物陈培基。当年这里既是他的住宅,又是作坊。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58平方米,前后三进。一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厅内28根木柱用材硕大,铺地花岗石板条也特长特大?;ㄌ芪嗌乳酒练?,精雕细刻。天井下一座亭子保存完好。
十二、镜中天照相馆
位于黄巷中段北侧新16号。这座住宅原与塔巷相通,系王燮、王有龄故居的东侧花厅、园林。坐北朝南,占地255平方米。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厅中有插屏门隔前后厅,两侧厢房,前后天井,西廊有小门通主宅。前天井有一口小鱼池,池旁假山;后天井有一口水井?;ㄌ厦娓羟酵庥雄?,占地约300平方米,就是镜中天当年布景照相的场地。摄影棚上铺盖玻璃瓦,以白布遮住阳光。 镜中天照相馆创办于民国初年,是福州历史上最早的照相馆之一。创始人庄潮澄,字心波。早年向日本人学艺,后自主开业。由于经营有方,不久,便发展成为福州最早经营柯达照相器材的销售代理商。子二:长厚堃,次厚椿。厚椿子树理,至今仍住此宅。
十三、洪家小院
位于闽山巷旧2号、新2号。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坐东朝西,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周以围墙,西面六扇门临街,两侧为马头墙。入门为三间排木构门厅,厅中间立一红漆贴金插屏,屏门下有两个万字纹花甁式柱?。蛔笥椅欧?。石框大门墙头灰塑有大小狮子,象征太师、少师。门内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鞍式山墙,穿斗式木构架,卷棚、襻间、斗拱、挂落等雕刻精美。厅中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前后厢房。第二进原是倒朝三间排,后废,现为占地344平方米的园林小院,中间花园,有小假山、鱼池及一套精美的石鼓、花台,有五六十盆花卉、盆景。园北侧一幢近代三间排双层小楼,楼上全套桌、椅、床、几、箱笼、花瓶、杯盆等,都是清光绪以前的遗物,至今保存犹新。这座小院原是尤恒盛家族的产业,1956年转让给海关职员李天柱,其妻洪璞老诗人一直住至1993年去世。现由其女儿、女婿居住。
十四、陈宝瑄宅院
位于塔巷北侧旧21号、新8号。原系清驻菲律宾领事某产业,先由陈宝瑄次子来章(懋丰)购得,加以修葺。后来一、二进归宝瑄长子容民(懋师);来章住在后进,由郎官巷旧13号、新5号出入。该宅院为清初建筑,坐北朝南,两座毗邻,原建筑面积2075平方米。主座前后三进,前面马头墙上一对灰塑牌堵,六扇门。进石框大门为一进,过回廊、天井,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厅堂正中悬挂一副隶书对联:“皋陶谟具九德;濂洛学传八闽?!鄙峡睢巴吕锨氨病?,下款“阮元”。中堂是朱拓张照的行书。东西壁挂着朱拓王澍绘的“百寿图”。二进结构与一进基本相同。进与进之间,共有三座覆龟亭连接,可见当年建筑的规模。三进有一间倒朝厅和一座双层三间排的楼房,内有水井一口。后门通郎官巷5号。整座建筑用材考究,木梁柱硕大,天井、环廊花岗石板宽厚,显得十分气派。二、三进保存完好。 第三进有小门通西墙外花厅?;ㄌ帜稀⒅?、北三部分:南面三间排二层小楼房,原为客房;中隔小庭院,有花棚,原摆三个大鱼缸,系陈懋丰早年留学日本时带回,其中两只已由后人捐赠严复故居陈列。北为一座四扇三木构建筑,中为厅,左右为厢房,古为书斋;厅前小天井,左右披榭,后门通郎官巷7号。
十五、吉庇巷80号民居
位于吉庇巷北侧80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892平方米,前后三进。首进有大天井,三面环廊。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厅中由插屏隔前后厅。二进结构与一进相同,天井中有水井一口。三进倒朝,二房一厅。整座建筑构件精美,墙头灰塑、彩绘工艺精湛。现?;ね旰?,是典型的清代民居。
十六、程家小院
位于安民巷中段南侧52号。建于清代。现主人程玉珠,菲律宾华侨,20世纪50年代初购置此屋,精心保护,至今完好,从庭院建筑至厅堂摆设都保存着福州古民居的完整传统风格。院坐南朝北,四面围墙,单进厅堂,占地面积423平方米,南面与宫巷林聪彝故居隔墙。院内天井、回廊条石工整。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是“三坊七巷”中较小的宅院;但建构精致,构件多用楠木涂金,厅堂、厢房均铺木地板。至今,除临街两扇大门被改为铁门外,诸如大厅石板廊、木地板、木柱、屏门、驼峰、斗拱、垂柱、挂落,以及梁架上红漆描金的六角形灯杠等都完好如初;厅堂两侧厢房的门、窗、户、扇等楠木构件,窗槛、窗花等均无损坏。尤其厅堂上四副木板柱联,笔迹色泽犹新。廊前柱联书:“鸢飞月窟地;鱼躍海中天?!碧辛椋骸靶⒂鸭椅?;诗书性所敦?!敝卸傲椋骸敖ㄑ谰谜蚰习睿檬吭诹?,宿将威名前史震;铸剑曾传东冶,成材由淬厉,良工矩范后昆承?!倍傲椋骸凹掖┦苛脊妫潦殓谘?,具探元本;世仰宰官治绩,立身行事,同颂廉平?!贝筇撩胖行案!弊?,前面排列横案桌、八仙桌,两侧红木茶几配学士椅,是福州民居厅堂的典型摆设。横案桌正面雕刻三组悬身人物,描绘历史上为国求贤的故事:商汤请伊尹、文王请姜尚、刘备请诸葛,刻工精细,神态怡然。后厅面积较小,配小型后天井,后披榭于民国时期改为双层楼房。 1992年公布为鼓楼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さノ?。
十七、回春药局后院
位于安民巷东段北侧新门牌4号,占地面积1195平方米。原系一座三进院落,现一进已被改建。二、三进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鞍式山墙,前后天井,左右披榭。后座东侧黄巷7号原是花园式的建筑,通连南街店面。现也只剩一座四坡顶木亭和一座两层的曲尺楼。 昔时花园内饲养鹿群,专供制药之用。每次缢鹿,必择天喜天医的良辰吉日,店门口张灯结彩,鹿首簪花,鹿身披红。届时,金鼓喧阗,围观者如堵;而后大宴宾朋,礼同庆典。
十八、塔巷81号民居
位于塔巷南侧,坐南朝北,前后二进,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周围以墙。墙外临街六扇门,上施单披门罩。入石框大门,依次为回廊、天井、大厅。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木构件做工精美,装饰华丽;襻间雕花一斗三升。整个建筑?;そ虾?,是典型的福州清末民居。
十九、林氏民居
位于文儒坊西段南侧新99号,金斗桥头河边。清代规制,两座毗邻,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主座四周围墙,前后二进,大厅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东北角有大榕树一株,多干丛生,枝繁叶茂。隔墙外花厅,濒河有美人靠,凉爽雅静。门前墙有贝雕一组,工艺精湛。俗称仓前堂,是著名的国术师林世凯所居。
二十、刘氏乩堂
位于光禄坊南侧79号。系民国初建筑,坐南朝北,一进、一花厅。临街为单披门罩,宁波门内包铁皮大板门。进门内为天井,三面环廊,墙头檐下灰塑精美。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檐口驼峰刻有花纹。厅堂两侧厢房。后厅双层,楼上为三间排走马,供奉菩萨和神主牌。厅后小天井,上遮玻璃顶,俗称“玻璃天”。后院一道矮墙,出小门即仓前河。西隔墙外为花厅。
二十一、察院庄“三十二门”
原是通湖路通湖桥西侧的一条小弄,前达察院庄,后至灵响路。虽号“三十二门”,实只有门牌1-4号,居住着几户人家。原来清顺治年间,旗人多集中在东大路旗下街。他们按口每月到粮仓领粮。当时的米仓在仓前(今福二中一带),仓务主办人吴光,为了方便旗人领月粮,特在察院庄末段建造一宅,前开三十二扇门。辛亥福州光复后,市政当局将当地地名定为“三十二门”,一直沿用下来?;苹ǜ诹沂砍赂碌墓示釉谄浯?。福州两次沦陷期间遭到部分破坏。后旧址作为福州药厂仓库。
二十二、廖毓英故居
位于吉庇巷北侧谢家祠西邻,旧48号、新66号。坐北朝南,周围风火墙,四进直透,前门临吉庇巷,后门小弄通宫巷。原来临街门头房,于吉庇巷扩路时拆毁,现留一进花厅、天井、回廊;二进天井中有鱼池,旁植花草,上廊为中厅、左右厢房。三进前后大厅,左右厢房,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过覆龟亭隔墙为四进,正面大门石框上书额“廖氏家庙”,悬挂“进士”匾,左右回廊,排列执事牌。大厅是廖毓英的主客厅,也是“托社”吟集的地方,左右厢房是他的主卧室。
二十三、率庐
位于衣锦坊驿前桥4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系陈心恪(坦西)住宅。主体建筑仅一进,坐东朝西,前后厅堂,南北厢房,内外披榭,上下花厅,三天井、两厨房。从驿前桥西行30米,至率庐后门。门墙上嵌石额阴刻“率庐”二字。入门为花园,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门厅下一口老井,一株几十年树龄的老葡萄,接着是近千株的黄袍紫带竹、罗汉竹和四方竹,三棵十多米高的巨松,八九株梅树。东墙40米长廊,檐下悬木牌“岁寒轩”。近南墙夹竹桃、瓜子松,中有长石凳几十条,上摆几十个花盆,培小假山、盆榕、兰花、茉莉、芍药、山樊。园内还广植樱、桂、海棠、无花果和桔、柚、荔枝。园正中直立太湖石一方,上刻“绿阴深处”。上述题刻均出陈衍手笔。当年,陈衍、何振岱、陈培锟、陈笃初、刘蘅、王真、叶可羲等均系“率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