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龙凤茶楼论坛网_最新全国茶楼app_唐人阁论坛 2025_51pc·mc品茶官网下载

花厅园林
2016-06-2612-00-00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一、宫苑里

位于宫巷南侧旧18、19号,新33、35号。相传为闽王王鏻皇后陈金凤的第二寝宫旧址,俗称宫苑里。现有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代、民国时期重修。两座毗邻,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047平方米。35号为主座,前后三进,由门头房、天井、厅堂、厢房等组成,周围风火墙。门头房已圮,正门改向西侧。一进为明代结构,大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双坡顶,减柱造木构架,鞍式山墙。厅上拱梁间铺作雕刻4只虎头,俗称虎头拱,甚为罕见。二进结构与一进基本相同,厅堂中间用6扇屏门隔前后厅,地面铺设木板,拱梁上也有两只虎头拱。有小门可通花厅。 33号为花厅,前后二进。一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双坡顶,减柱造木构架,鞍式山墙。厅正面襻间有四组福、寿、康、宁字样的木雕。天井、环廊石材特大,房屋较低矮,泻水平缓,大厅梁架、斗拱质朴,没有花饰;厅内铺设杉木地板,明厅暗房。二进厅堂偏西,与一进不在同一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中为厅,两侧为厢房。厅中8扇屏门隔成前后厅,地面同样铺木地板,是一座典型的福州明代民居。叶姓人家从1948年购置,居住至今。

二、光禄吟台

坐落于光禄坊旧2号、新8号,前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内。本为乌石山余脉,称闽山;因南部有一石长三丈,方平如尺,故又名玉尺山。唐始建闽山保福寺,宋初为法祥院。叶敬昌《闽山记》载:“(宋)建隆三年镌观音像,有石刻云:‘寺虽新号,山则旧名?!弊阅虾蠼钟⒋锲讨凉饴环辉缣庀锏拟谯衾锝晕轮胖?。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程师孟以光禄卿知福州事,公余常至寺中游览,喜登池畔岩石上吟诗,寺僧遂名之为“光禄吟台”,并请题榜书。程只赋诗一首:“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敝敝了苊浦阒?,行前方题写“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纵2行,每字高0.5米、宽0.7米,旁用楷书署“熙宁三年□月,知州事程师孟书”13字。宋末寺废,改作民居。明嘉靖间归林姓,万历间为林有台宅;崇祯间,提学使孙昌裔、进士许豸居此,许豸建“笃叙堂”。清顺治间,归提学使金镜;康熙间,先后为总兵何傅、何勉所居;乾隆间,为林日新宅;嘉庆间,齐鲲营玉尺山房;道光间,归湖北布政叶敬昌。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应叶之邀来游玉尺山房,并在此放鹤,后人镌“鹤磴”二字。咸丰二年(1852年)闽县人林国铨(林纾父),因在闽北经营盐务获利,典得玉尺山房居住,林纾在此度过童年。同治年间,归李作梅,其子李端,孙李宗言、宗祎等读书会文于其间。光绪七年(1881年)为郭柏苍所购。郭得沁泉,篆书镌之;又凿漾月池,以土为山,旁建沁泉山馆;翌年,又淘丹井得泉,篆书“石泉”,并建柳湄小榭,自撰联:“无诗可比颜光禄;此地终归郭令公。”后属陈廷熙(袖海),居十载。民国初,官府收购作为福建盐运使衙署,历经省财政厅,国民党省党部、市党部,省抗敌后援会,闽浙监察使署。屡屡改建,园林日非旧观。新中国成立后,曾作省公安厅;“文化大革命”后,改作省高级人民法院。 而今所余“光禄吟台”及其周围亭榭、池馆,占地面积1824平方米。依山凿池,石立池沼中,有石桥连接台东北小丘,上建六角亭。山水相间,景物幽致,并保留宋代至民国时期摩崖题刻12段,具有相当文物价值?;褂姓涔蟮墓啪爬锵恪⒐牌邮?,以及近四百年的古荔枝等;可惜一株全市最大的白丁香已被笔管榕绞杀。1961年公布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鹤  磴

位于光禄吟台西。郭柏苍《沁泉山馆记》云:“鹤磴乃道光庚戌(三十年)夏日,林文忠则徐在廉访叶敬昌亭台放鹤之所。后人以重其人者纪其地,吾知久之鹤磴将与吟台并传为故事矣?!庇止夭浴段谑街尽罚骸昂醉?,在闽山光禄吟台西。道光三十年,邑人林文忠公则徐,在叶廉访敬昌宅,放鹤于此。后人署‘鹤磴’二字,题诗曰:“吟台四鹤舞蹁跹,引吭齐鸣立几前。似欲长叨廉吏俸,不思比翼上青天?!惫夭浴逗醉恪肥骸耙魈ㄎ髋虾醉愀?,鹤去人归磴亦宝。文忠头白返乡闾,乡闾瞻仰群遮道。名贤面目世共图,一霎游踪迹不扫。园林放鹤事寻常,林下清风怀二老。”

四、钟邱园

坐落于大中寺与达明路之间的雅俗桥。园主马森,字孔养。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隆庆间户部尚书。后乞终养母,筑别业钟邱园。郭柏苍《乌石山志》载:“钟邱园,在钟山大中寺旁,明属怀安县,今属侯官县右二坊。万历初马森筑钟邱园。其地本森父骢宅,森宦后,由雅俗桥之正屋辟占大钟寺于屋后,磹上手书‘钟山萃灵’四字?!痹胺皆参迥叮谟兄裣阃?、凌云馆、藏书楼、成趣门、不缁轩、凌虚楼、蔷薇径、水中央亭、听莺亭、四照轩诸胜,花木池石罗列,有石刻“钟山萃灵”四字。马森自为记。今达明路西侧的雅亮里,又称“马厝弄”及其南的“花弄”,都因马森宅园的遗址而名。

五、水榭戏台

位于衣锦坊东口北侧旧2、3号,新4号,创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原是郑姓住宅;清道光年间(1821-1851)为孙翼谋家族所有,以后长期都有孙氏子孙居住。经过多次重修,成为三座毗连、全坊最大的宅院。从西而东,第一座为主座大院,第二座为别院,第三座为花厅园林。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四面围墙,皆用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总占地面积2675平方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主座大院临街六扇大门,是整个建筑群的主要通道。入门为门头房,中间门厅,左右耳房。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中有天井,均铺以平整条石。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厅堂特大;第二进明三暗五,进深五柱。前天井左右各有一水井。每进东侧都有小门通第二座别院。别院由书斋、佛堂、厨房、饭厅、库房等组成,再往东,又有小门通第三座花厅园林?;ㄌ淖畲筇厣墙ㄓ兴肯诽?,是福州市仅存的水榭戏台。它是府内喜庆宴会的重要场所。水池面积60平方米,池底涌泉,长年不涸,池内养有金鱼、鲫鱼、龟鳖等水族。建在池上的水榭戏台,坐南朝北,系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九脊歇山顶,翘角上刻有精美的镂空“角鱼”,檐下夹角施雕花“弓梁”、垂柱;内顶上方形藻井,中刻团鹤,周饰蝙蝠,象征福寿双全。戏台三面临水,中隔天井,面对楼阁,拾音良好。戏台呈方形,面积30平方米。池旁石栏板,浮雕花卉;池东西两侧为假山、雪洞。戏台正对面建双层楼阁,坐北朝南,楼上楼下均是前廊后堂,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可供聚会、看戏或登高望远。墙头、檐下、屋脊灰塑花边纹饰等皆精工细作,造型独特,别具一格,至今?;ね旰?。1992年公布为鼓楼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さノ唬?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さノ?。

六、有杞堂

位于文儒坊南侧,系明天启进士林先春宅院。宅中有株杞树(即黄杨木),取《诗经·小雅》“南山有杞”句,因名有杞堂;内有天心阁。名声在外,多有诗人题咏。

七、纺绶堂

在丰井营,即甘液里,明孝廉曾异撰宅。异撰少孤,家贫,赖其母做女红而课读成名,故名其堂曰“纺绶”,并名其文集为《纺绶堂集》,以纪念其母。曾异撰《自题》诗有“移得新居仍是借,携来老母已无妻”,“小径新开当小园,朋来释母共清尊”句。

八、让竹亭

位于黄巷中段南侧,与黄楼隔街南北相向。明天启间诸生林蕙宅,林文英系其孙。宅中原有南廊、介亭、半阁、玉罄斋诸馆。林蕙《讓竹亭诗》:“闭户不知逢世术,出门强半过僧家??笸┫率蘸?,种石阶前度落花?!毕啻宓拦饧湮H瘅璞鹨?,民国初南华戏院即就其旧址而建。

九、欧阳氏花厅

位于衣锦坊中段南侧旧54号,新29、31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初为闽清某盐商住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欧阳瑸、欧阳玖兄弟购置再修,一度典卖与人,又经欧阳瑸四子欧阳勣赎回,后由其十二子欧阳推居住。欧阳推是建筑工程师,从1948年至1996年99岁去世,一直守护此院,经常整修,?;ね旰谩4笤核闹芊缁鹎?,由主座和隔院花厅组成,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主座两进,坐南朝北,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建筑高敞,宽12米,深48米。临街开六扇大门,设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三柱,中为门厅,两侧耳房;门厅中立插屏,额悬一“进士”匾,为欧阳泰立。插屏后为石框大门,楣上有三匝浮雕纹饰,中为泻水檐,左系鹿竹,右系松鹤,取“鹤鹿同春”之意;还有长方形灰塑门额,塑麒麟口衔宝剑书卷、脚踏八宝的图像。大门用铁丝木制成,厚重、坚牢、耐火。进石框门,三面环廊,当中天井,全用工整的条石铺成。首进正屋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廊后堂,中为厅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梁架上一条巨大灯杠,贴金描花,古雅可爱。厅内一副楹联:“莫做心上过不去之事;莫起事上行不得之心?!碧俺だ瓤膳帕?顶大轿;左右厢房,八扇门全是楠木精雕户扇。廊下天井,宽9米,深6米,左右走廊各宽1.5米,两旁排列花架、鱼缸;透过天井空间,正好看到檐上两边风火墙内向直径1.5米的灰塑圆月,左边为“吴刚伐桂”,右边为“玉兔捣药”。二进格局与一进相同,正面墙上塑有西厢故事;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其墙瓦、斗拱、窗棂、门扇等亦同一进,唯天井较小,宽6米,深3.5米,前后厢房有阁楼。 整座宅院最受人赞赏的是隔墙西院花厅,具有大、奇、精、巧等特色,是全院的精华。花厅面阔12.5米,进深32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由前后花厅、覆龟亭、书房组成。前花厅又称男花厅,后花厅又称女花厅,中隔一墙,有小门相通。前花厅宽12米,深17米,又分客厅、书房、覆龟亭三个小部分:客厅,三开间,中为厅、旁为房,共有前后左右四间厢房;书房在客厅的对面,坐北朝南,进深3.5米,木构,三间,中为堂,旁为书室,演出时则是化妆室;覆龟亭连接客厅与书房间,高与厅檐齐,宽6米、长5米,两边设鹅项椅(美人靠),地面铺斗底砖,演戏时就是戏台,两侧各有小天井。后花厅,宽亦12米,进深5米,木构,三间排,前廊宽2米,廊前左右对称两根垂柱,柱头雕刻牡丹;在乳栿间有木雕飞天,高25厘米,直径最大处10厘米,线条清晰,造型优美。整座花厅20扇房门、14扇窗棂、15扇隔扇,全用楠木精雕细刻,上有几百种图案、几百幅花鸟虫鱼,古色古香,相映成趣。花厅与书房都铺地板,所有门、窗、壁板、漏花,以及框架,全用拼花、镶花,均靠榫卯合成,不用铁钉及金属配件,关启自如。所有窗子都是双重,冬夹纸,夏蒙纱。门框和窗门都用漏花,漏花有8种,最精美的是门上的“富贵”漏花,骨格径仅0.6厘米,最大空隙2.5厘米,榫卯接搭均用生漆黏合;特别是客厅左右厢房8扇门,镶入100多幅用黄杨木树根相形雕刻的飞禽走兽和人物,可随意拆卸,随时嵌入,真是巧夺天工,精致绝伦。院中还有一株珍贵的广玉兰树。 该宅院1988年列为鼓楼区文物?;さノ?;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ぃ?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さ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梅书屋

位于郎官巷西段南侧旧24号、新25号,系凤池林星章宅院,因院内种植两树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同治间及民国时期几次大修。坐南朝北,前后、左右共五进,占地面积2434平方米,自郎官巷通达塔巷。门前双重大门,第一重朝街六扇开,原门额上悬蓝底金字“进士”牌匾;入门为门头房,中间小厅、两侧耳房。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东西两廊宽3米,排列仪仗、执事牌。廊下条石铺成天井,中为过道,两旁设花架。从天井登上三层台阶为一进厅堂。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黛瓦双坡顶,鞍式山墙。厅前长廊特宽,可排列6顶大轿。正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大厅高敞,可搭七层桌;两侧厢房房门四开,窗棂用木格纹编缀成各种纹饰,门扇、窗扇、壁板等全用楠木制成。二进建筑与首进大略相同,只是厅前天井略小,天井两侧有披榭。各进之间以围墙相隔,内院墙檐下有灰塑彩色花边纹饰,过道露天处均设覆龟亭遮雨。 主座东墙外即是“二梅书屋”,中有两室:一间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有两株梅花,自成院落;院内还有坐南朝北的三间排与坐西朝东的五间排房屋。二梅书屋的东侧有灰塑雪洞,曰“七星洞”,通连一、三进。三进为花厅,三开间,中为厅,左右四间厢房,所有门、窗、壁、板皆用楠木制成。门窗都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窗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都有漆画的树木花鸟和戏剧故事。厅前小花园中建两座古亭,其中一座是六角半边亭,并有一株百余年的荔枝树和一株棕树,树后假山与塔巷仅一墙之隔。由东侧小门联结、门开塔巷另有前后两进庭院,均为五柱三间排的厅堂建筑。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惠民曾住此院。 1992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后又公布为鼓楼区文物?;さノ唬?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さ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看云馆

位于文儒坊南侧旧62号、新43号,后门通大光里,为大光里6号。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积872平方米,前后三进。现门头房已圮。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鞍式山墙。一进厅堂有一对青石柱础,刻八仙图案,雕工精美。三进建于民国时期,为三面走马的二层木楼房。孙翼谋是个大藏书家,名其所居曰“看云馆”,在这里藏书数百卷,并著有《看云馆书目》。

十二、怀藤吟馆

位于光禄坊北侧、道南祠西邻。清刘家谋宅,与其伯兄家镇宅院隔墙,有门可通。都属法祥院旧址。

十三、听雨斋

位于文儒坊大光里旧27号、新24号。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坐北朝南,四面围墙,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门开西侧。原是一座园林式宅第,内有花厅、亭台楼阁、鱼池、花坛、芭蕉园等。道光间作为民居;光绪间,福州诗人陈衍、林纾、郑孝胥、王寿昌等常聚此吟咏。下雨时,听着雨点落入鱼池和雨打芭蕉叶的声音,激发诗思。于是集资重修亭阁、花厅、鱼池、芭蕉园等,命名“听雨斋”,一些诗社多在此咏集。民国时期,每年花朝节何振岱等多聚诗会。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尚保留原貌?!拔幕蟾锩敝校ㄌ桓淖髯》?,花卉及芭蕉被砍,只余听雨阁一座,为宝珠结顶,六角飞檐,雕梁画栋,廊周有美人靠。现占地面积为556平方米;阁旁一口鱼池面积100余平方米。原陈培锟书写的“听雨斋”额,也被迁至丰井营2号。

十四、竹韵轩

塔巷南侧旧38号、新63号,三进院落,大门口高悬“荣禄第”牌匾。主座的西隔墙外,在花厅与小厢房之间,有个书斋,雅号“竹韵”。书斋前后都有天井、走廊,窗棂宽大,缀有图案。窗前设一张大书桌,窗明几净,文房四宝皆属上品。靠墙根叠上几个藏放《二十四史》的书箱,旁边摆有书架,陈列线装古书。左右各排列几张精巧的红木靠背坐椅,配上同样是红木的茶几。墙上张挂四幅洒金朱丝栏的立轴,系诗人何振岱的楷书,笔锋凝练,端严平正。墙边还设有安放古筝的琴案。窗外挂一圈以汉白玉薄片制成的风铃,随风轻摇,低吟浅唱。书斋后面进入圆形的拱门,便是女主人叶可羲的卧室,用围屏遮蔽,使与书房相邻的空间既有连续感,又有隐私性,给书斋熏染了古典幽静的气氛。整个书斋视觉宽敞,古朴淡雅,毫无繁杂花俏之感。叶可羲是何振岱门下八才女之一。主人一生爱竹,斋名“竹韵轩”,既赏竹又励志。她曾在斋前天井假山旁栽竹数竿,并题诗曰:“更喜庭中补新竹,已抽劲绿映窗前”,“数竿堪爱新栽竹,翠干长成更虚心”。

点击显示全部 》
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福州市 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邮箱:fzdsfzs@126.com 闽ICP备20005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