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对于中国、对于世界还有一大贡献,这就是它以百多年来中西文化的和谐共处,为今天建立大同、和谐世界提供了示范。
烟台山上,中学、西学并存了百多年。一直到清末,烟台山古榕书院、益闻学堂依旧兴旺,11所教会学校也快速发展。到了晚清,烟台山人家多半将家中的孩子一分为二,一半送进书院博取功名,一半送进教会学校学点经世之学,烟台山也是福州最早且最多人家送子留学海外的地方,更是福州外语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同时还是福州百姓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地方,这使得烟台山在成为“进士之乡”后,又成为“院士之山”,仅英华学校就培养了二十多位院士。如今,古榕书院、益闻学堂旧址依存,华南女院、英华书院等当年新式学堂仍旧传出琅琅书声,当年毓英女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福建协和大学,经过不断扩大、合并,现已成为福州第十六中、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烟台山上,中医、西医和谐相处了百多年来。烟台山不但国医名家辈出,民国初年设在这里的“私人福建中医专门学校”,还批量“生产”中医新秀。与之同时,3所专司西医的教会医院也快速发展,百姓得急病就进教会医院,慢性病和延年益寿则托负给中医诊所。如今,烟台山下的福州市第二医院,是全省赫赫有名的中西合璧名院,最擅长中西医疗结合治骨疾。
烟台山上,佛教庙观香火旺盛,以陈靖姑信仰为主的民间信仰也信徒遍布。香火缭绕中,教堂里传出的唱诗声依然悠扬……父亲信教、母亲信佛、奶奶是临水娘娘忠实香客的家庭,比比皆是。至今,天安堂、泛船浦总堂、上渡教堂的唱诗声,依然与崇宁寺、清凉寺、陀头寺的钟声,与临水宫的祈福声,交汇成一曲和谐之音,回荡在烟台山上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称为“中西合璧创举”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出世。而比之早半个世纪,烟台山上就传出由钢琴、小提琴、二胡合作伴奏的闽剧折子戏。如今,山上的外国建筑里钢琴声悠扬,与他毗邻的福州三进大院里则古筝缭绕;在中洲岛基督教聚会处对面广场上,是名震全国的仓山中洲岛“激情广场”,近千名仓山的合唱爱好者,每个周末自发地在这里引吭高歌,每年新年他们以合唱比赛或举行演唱会的形式送走旧岁,当演出散场时,对面的教堂刚好传来新年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