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不知道的福州 烟台山教堂大观
天安堂
出池后弄即是仓前路,右转前行几步,右手边一条长达88级的石阶直通山顶,仰望,十字架在逆光中肃穆庄严,仿佛遥不可及。那里就是天安里的天安堂了。
天安堂是美以美会在福州、也是在整个东亚建造的第2座教堂,与最早建成的茶亭街真神堂都是在咸丰六年(1856年)建造的,只比真神堂晚几个月,至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堂是1996年教会自己拆毁百年老堂重建的,虽更高大巍峨却不复见岁月长河里历史沉练的时间印记了。
仓前天主堂
福高斜对面,有一座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虽破败却气度依然,门口挂着区消毒站的牌子,这就是仓前天主堂。
福州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传教士接踵而来。从1848年~1936年约80余年期间,这些教士租用民房,或利用旧式民房改建成教堂,保留原来建筑的外貌,但内部装饰西化,采用拱卷、柱廊、线脚之类呈现其特有的造型和格调。而仓前天主堂正是民国初,由天主教北境代牧区向洋行购买一座3层砖木结构楼房,作为主教公署。屋西南端建一座小教堂,即仓前天主堂。
石厝教堂
迷醉在光景中,然后,你不经意地撞见乐群路22号,石厝教堂。
史载石厝教堂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建,当时叫圣约翰教堂,也被称为国际教堂,俗称石厝教堂。教堂为石砌木构哥特式建筑,仅一层,外形高耸,房顶左右由单塔与双塔相连,全盛时期,单塔顶部砌有钟阁,内置有铜钟,石壁上有六扇窗户,顶端呈弧形尖突的几何图案。窗户镶嵌花式窗棂及五彩玻璃。堂门朝南,教堂内有可容纳百人的座位。外大门正中有一座纪念坊,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由福州前往欧洲参战的阵亡英侨,堂内还有两座铜质纪念碑。
石厝教堂最美的时候是每年12月份,因为教堂前的银杏树,把整个天空都映得金黄金黄的。教堂前满是落下的树叶,踩在上面沙沙响着。这条路常常10分钟都不会走过一个人,而你,一定很想坐在这发着呆。
明道堂
如果你不仔细留意下一栋建筑上的红色十字架标志,你一定会错过明道堂。明道堂是英国圣公会在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1866年与圣公会所办的塔亭医院同时建成。该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门厅三层,礼拜厅二层。如今的明道堂已破败,拱形窗棂上的玻璃都已残缺,沿街一层辟为店面,更像是很多街区里普通的一栋红砖楼了。
陶园十二间排
十二间排又称陶园十二间排,是一处殖民地柱廊式风格的公寓式住宅。门前的老人们说,以前有十二间,现在只有十间了,坊间流传,是修建白鸽楼传达室的时候拆掉了两间。老人对我们问东问西丝毫不觉诧异,他们说,以前十二间排住过一个牧师,后来,去了台湾,在台湾做善事很有名气,因此,经常有台湾游客专程来这里寻牧师的旧居,来来往往,老人们也都习惯了。事实上,民国十二年(1923年)后,福州的基督徒租用这里聚会布道,十二间排一度被称为称“基督徒会堂”,此处亦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教会——福州教会的第一个会所。
(本文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