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山亦称东岭,主峰叫圆珠峰,海拔597米。有宋代由登云山麓至恩顶的岭头门,通往闽安镇的古道。称东岭古道,沿桑溪谷而上,全长3公里,现被开辟为健身登山石道。道旁有《上太人岩画》一组,为晋安区文物?;さノ?。桑溪旁的巨岩上有明进士赵世显等16人记载“曲水流觞”的摩崖题刻。清《榕城考古略》载,距今2200多年前的汉代,每年三月初三日文人雅士多集于此,让斟满酒的杯子放到溪里让溪水自然漂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得喝完此杯酒,并吟诗一首,这叫“曲水流觞”。宋代福州太守在此建有“禊游亭”。
明正统年间葛整有一首诗刻曰:“葛厝山头卧石牛,钟奇毓秀壮高丘。愿承后裔如前代,七冢今传二百秋?!本菘迹鹫鞔鹭热?,其祖先自宋就已在此定居,传有七座古墓,值得后代永远纪念。
明弘治年间,有一座著名的“三友墓”?!叭选奔葱煺裆?、吴叔厚、林世和,情同手足,义薄云天。徐、林先殁,叔厚鸠金买山共营宅兆。于是,生不同门,死却同穴,为后人传为佳话。墓旁植松35株,三姓子孙每年春正月、秋九月皆登山祭扫。明代徐姓后裔徐<火勃>重修“三友墓”,并写了《三友墓祭扫约言序》。董应举诗赞:“生为三益死三良,蜕骨同归地下藏。宿草总成连理树,夜台原是缔心堂。”除价夫亦有诗曰:“溪绕荒墓路几层,三人遗事世争称。素交异姓为兄弟,白首同归得友朋。联影何年栖鹤柱,埋光终古耀鱼灯。一抷芳草高风在,行人如过下马陵。”
岭头门为古道的终点,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抗战期间,东岭游击队曾在这里痛歼日寇,取得重大的胜利,英勇的将士们也付出宝贵的生命,今建有“抗日将士纪念碑”让人凭吊。在登云山下有杨真君祖庙,其年代更早?!睹龆急鸺恰吩兀鐾跬跎笾蕹鞘笔Ы?,曾经在此求助过。此外,在“苔井”有一个“仙壑井庙”,奉祀的是一位奇特的小仙童。据说小仙童出生以后,他旁边的一口水井里,就天天有一尾黄花鱼游浮,家人捉来让孩子吃,第二天又有新的一尾黄花鱼,以此连续不断,小仙童都有黄花鱼吃。此井被称为“黄花井”?;实鄣弥讼?,认为小仙童不同凡响,将来必争夺江山,便派兵来捕。其时小仙童还坐在竹的轿车里,刚好两旁各绑有一扇米筛,忽然米筛变成了两只翅膀,连人带车都飞到对面的山里不知所终。以后乡人在井旁立庙祀奉。此井现被登云水库所淹没。
登云山建有一座登云水库,该水库位于岳峰镇登云村,1955年11月下旬兴建,翌年7月建成,汇纳恩顶的桑溪等两溪之水,总库容量333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基砌石,砌建时将岩石炸开一凹槽,用水泥沙浆砌块墙嵌入其中。坝顶长146米、宽4米,坝底高程30.4米,坝高17.4米。1965年,对土坝培厚加高,坝高增加至21.6米,长度增至152米,实际库容量增至268万立方米。溢洪道长80.7米,净宽14米,保坝泄洪量为每秒157.5立方米,放水涵洞进口处设一孔钢闸门,斜拉式启闭,最大放水量每秒1立方米。主渠有东、西两干道。东干道长7公里,流量每秒0.66立方米;西干道长4公里,流量每秒0.11立方米。水库灌溉10个村6000亩耕地。登云水库面积大,风浪平,碧波如镜,建成后曾接待过国际龙舟竞赛。